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五章 去外公家

關燈
不到六點,沈寂了一夜的村子,就醒了過來,熱鬧起來。

雞籠打開,公雞母雞爭先恐後的擠出來,母雞“咯咯”的叫著,公雞昂著頭,撲楞著翅膀。豬也等不及,哼哧著用它的長嘴在拱門。屋後的泡桐樹上,小鳥也在嘰嘰喳喳的叫。屋外小路上,傳來“沙沙”的腳步身,間或還有幾聲咳嗽,那些腳步輕盈的,應該是空手,重而穩的,則肯定是從水井那挑水回來。還能聽到稍遠點的地方,一個大嗓子的婆娘在叫著,“去幫弟弟把衣服穿好!”……

早上也很熱,本來還想在床上再賴幾分鐘的馮一平,麻利的爬起來。其實這些天還是有些不習慣,好些年沒有這樣早起,而且天天這樣早起。

在這裏的農村,早飯從來是不湊合的,如鍋用稀飯饅頭的了事,不行的,那些不頂餓,農村的活大多都是要花力氣的。

所以早上都要正經煮飯,當然,菜可能就隨便點。

吃完飯,又幫著餵了豬,馮一平把那厚厚的一疊稿紙還是藏在草帽裏,把草帽朝中間窩著,捏在手裏,免得讓父母看到了,又要花費一番口舌。

梅秋萍從壇子裏拿出十來個雞蛋,用網兜裝著,春天山上采的,拇指大的竹筍曬的筍幹,包了一包,放在雞蛋上面,再三囑咐馮一平,路上小心,不要蹦蹦跳跳的。馮一平開玩笑,“媽,你是擔心我,還是擔心雞蛋?”

梅秋萍笑罵了幾句,追在後面喊,“太陽大,帽子戴起來!”

外公家,小時候,是馮一平很喜歡去的地方。舅舅很多,都帶他玩,又不用幹活,還總能吃幾餐好的,公路上還能看到汽車,感覺外公家比家裏舒服,現代。聽媽媽說,小時候,曾經有那麽幾次,呆在外公家不想回的。關於這一點,馮一平是一點印象都沒有。

不過,隨著他慢慢長大,舅舅們先後成家,老婆孩子的,自己的事也多,沒空帶他玩。他也慢慢懂事,家裏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都要幫著做,也不好天天在親戚家玩,所以就去的少。

農村的農活就是這樣,一個人有的做,兩個人還有的做,你再加兩個人,還是有事做。小孩子,能找到事給你做,老人家,也能找到事給你做,總之不怕人多,總能找到事情做的。

去外公家,約莫二十來裏山路,要翻三座山,經過四個村子,最後才到位於省道旁的梅家塆。

一路上風景其實不錯,天很藍,放眼望去,是滿眼的綠,夾雜著五顏六色的野花。山上主要是松樹,此時正是綠的最深的時候,蒼翠欲滴。

最後的一座山風景最好。山下是一條河,水不大,但很清澈,在陽光的照耀下,波光粼粼的,在群山間蜿蜒著。山不高,也不太陡峭,但頂上有五棵遒勁的松樹,一下就提高了它的層次,有那麽一股蒼勁、隱逸、高雅的氣質。最漂亮,最抓眼的,要數山間燦爛綻放的映山紅,那些映山紅一簇簇的,有些地方幹脆就連成一片,開的十分絢爛,鋪在那綠底上,十分漂亮。

這個時候,如果有一臺單反,那再好不過。

他一路上走的快,此時時間還早,幹脆就提著網兜,朝山頂爬去。越往山頂走,遠處公路上,汽車的馬達聲就越清晰。山頂不大,有一小塊平地,他把雞蛋小心的放在地上,爬上一塊大石,方圓幾裏的情形,盡在眼底。

他朝回看,只看到來時蜿蜒的小路,看不到那一重重山後的馮家沖。往前看,白色的公路就在那邊山腳下,另外一條河的旁邊,這時間或能看到一輛汽車。這裏,也能看到外公家的村子,再朝遠處望,公路的盡頭,河流拐彎的地方,隱約能看到一些建築的輪廓,那就是鎮上。

山風習習,輕輕的掠過臉龐,馮一平靜靜的看著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,不時朝前看看,又不時扭頭向後望,更多的時候,好像就坐那裏發呆。

差不多個把小時,他才站起來,拍拍屁股,跳下石頭,拎著網兜朝山下跑,邊跑還邊唱著《映山紅》。

山腳下,一個老爺子牽著牛朝山上走,看他提著一網兜的雞蛋,像是走親戚的樣子,卻又從山上下來,有些不明所以。他當然想不到馮一平是在山上看風景,開玩笑,在這生活了一輩子,有什麽好看的?

馮一平笑著對他點點頭,“放牛啊!”向著外公家一溜小跑。

塆不大,總共也就20來戶人家。沿省道往南下15裏,就到了鎮上,往北上10多裏,就是馮一平將要就讀的鄉中學。

梅家塆同樣是以務農為生,只因為早就通了公路,賺錢的門路多一些。更關鍵的是,因為就在省道旁,雖然和馮一平家就隔二十幾裏山路,但觀念開明多得多。

外婆兩年前去世,外公梅建中,今年剛滿70。有四個兒子,外加馮一平的媽媽,一共5個孩子,此前一直是大隊生產隊長,有些見識,也相當開明。

老話說多子多福,這句話放在當下的農村,卻完全不適用。

梅秋萍是老大,下面還有兄弟四個,其它三個都結婚成家,早就分家單過,只剩小舅跟著外公成一家。

老大國勝,在家務農。

老二國平,現在過的最好,打小跟石匠學手藝,今年帶著老婆孩子在縣裏租了房子,這兩年自建房的多,他倒是一年到頭都能找到事做,辛苦是辛苦點,幹的也是力氣活,但收入不錯。

老三國興,老婆娘家人的厲害那是出了名的,十裏八鄉的都知道。結婚前這要求那要求的,最後,梅建中幫他買下了村裏的油坊,這才幫老三把兒媳婦娶進門來。油坊在村裏的另一個塆子,離外公家有約莫七裏路,平時也是無事不會過來。

人不患寡而患不均,在兄弟當中就更患不均!加上老大老二媳婦那也都不是省油的燈。公公婆婆給老三買了油坊,她們當然不幹,口口聲聲的說,只怪自己娘家人老實,當年什麽要求也沒提就嫁了,當年為這事那是鬧了好長時間的。

現在老三孩子都有兩個了,她們每次見了老三媳婦不說幾句怪話那心裏是還不舒服的,所以雖然在一個村,但老三一家和這邊的往來著實不多。

當然,兩千多年前,老子就教導我們說,凡事都是有兩面的,這件事也一樣。原本大舅媽和二舅媽平素也是小齷齪不斷的,等到三舅媽進門,這兩個不約而同的摒棄往日的恩怨糾葛,毫不猶豫的攜手,共同對付三舅媽。

所以,誰說男人才是最好鬥的呢?

將來,如果小舅把媳婦娶進門,沒準大舅媽和二舅媽就又會和三舅媽一笑泯恩仇,三人聯手,針對小舅媽——這個可能性挺高的。

小舅還沒結婚成家,現在和外公一起住。他是四兄弟裏最不安分的一個,期期買《武林》,照著上面練武,有一陣還對氣功很狂熱。現在呢,在省城闖蕩,成年的不著家,所以,七十多歲的外公,其實還是靠自己。

馮一平到時,隔壁的大舅家沒人,估計還在地裏忙著。

外公坐在後院櫻桃樹下,兩歲多的小表弟瑞瑞,正跟在條小狗後面追。

“外公!”

梅建中回過頭,原來是大外孫來了。

“不是要開學嗎?怎麽來了?”

邊說邊進屋準備給他倒水。

馮一平把手上的東西遞給他,梅建中埋怨道,“我又不缺吃的,帶這些東西幹什麽?”

馮一平就說,“外公,你有歸你有,這是爸媽他們作為子女的一點心意,不一樣。”

外公有點欣慰,小學剛畢業,這外孫說話就有點模樣。

時間還早,不到中飯的時候,馮一平就搬了張板凳,坐在外公旁邊閑聊。

外公問了父母的身體,特別是母親的,馮一平說都挺好的,問起姐姐,馮一平說,在市裏被服廠也挺好的,年底能回家過年。

其實同村的女孩子有信回來,說姐姐現在不在市裏被服廠打工,和市裏一個女孩子拜了幹姐妹,然後就辭職不幹。

提起姐姐,馮一平還是有些怨言的。小學畢業,剛15歲的馮玉萱無心讀書,隨村裏在紡織廠上班的女孩子一起去了市裏,倒是也找到了工作。

但和她同廠的同村女孩們,每月多少都有錢寄回來,月月不斷,她從來沒有,就信也沒有一封。

前年出去的,一直沒有回家,記憶中是明年年年底才回家過年,自己打扮的很時髦,可是交給家裏還不到一百塊錢。想到女兒那麽小就出去打工,父母是不忍苛責,即使說什麽,她也一句“我願意,你管得著嗎?”給頂回來,還有一句話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,“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說去吧!”。

馮玉萱此後一如既往的靠不住,一直到98年馮一平自己也工作了,她一共補貼了家裏不到五百塊錢,8年的時間,五百塊錢!

馮一平讀中專的時候,是家裏最困難的時候,每月都在為他百多塊的生活費發愁,塆前借到塆後,馮玉萱還是一分錢沒有幫忙。到後來,遇到事的時候,大家提也不提她,家裏好像都忘了,其實還有一個人本來是可以分擔,可以出力的。

感謝您的點擊!新人新書,出頭大不易,可以的話,能收藏,投推薦票嗎?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